留学生一词,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最初指的是“随日本遣唐使来华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这些日本学生入唐后被允许进入国子监学习,成了最早的日本“中国留学生”。
到了晚清,朝廷重臣曾国藩等人倡导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在1872年到1875年,选派120名10~16岁的少年赴美留学。他们在容闳(1828-1912)带领下,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等学校,学习西方文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大都从事铁路、电报等行业,其中就有我国著名铁路设计师詹天佑。
容闳是广东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此后,中国人出国留学渐成潮流。温州也不例外。三十六坊君试以1911年为界,分上、下两篇介绍晚清、民国初期温州部分留学生及在各自领域作出的贡献,以激励如今在海外求学的温籍学子,早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据浙江留日学生同乡会会刊《浙江潮》、清国留学生会馆历次报告等资料显示,在1898年至1911年期间,温州出国留学生共138人,其中瑞安籍54人,乐清籍34人,平阳籍27人,永嘉(温州城区)籍23人。而根据《浙江省文史资料》,清末温州府留日的学生有87名。
当时留学学制有长有短,短的数月或一年,长的两三年甚至更久。留学生年龄跨度也较大,如在1902年至1904年毕业的温籍14名日本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才18岁,涉及师范、实业、军事、法政、医学、理化等专业,其中以师范、法政、军事居多。
在众多留日温州学生中,还有两名女留学生,分别是永嘉(今温州城区)张志俊(实践女学校)、瑞安陈伟心(东洋医科医疗专科)。
当时的温州学子为什么留学日本居多?晚清重臣、教育家张之洞,曾对留学日本和留学欧美作过分析,总结出“留日四大便利”:路途近、费用省、文字接近、模仿更易。正因为这四大便利,日本成为清末留学主要目的国。如清政府在1905年到1911年间,每年举行留学生选拔考试,合格者1388人,其中1252人去日本留学。
除日本外,法国、美国等国家也是当时温州学子留学的目的国。如洋状元项骧、数学家姜立夫等人,都是留学欧美国家中的佼佼者。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并于1901年9月7日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和约》。条约的签订,深刻打击了清廷,于是朝廷主动寻求变法救国。在慈禧默许下,全国展开一次被后人称为“最有诚意”的变革,也就是“庚子新政”,内容包括编练“新军”、倡导商业、教育改革、官制改革等。
教育改革中有一项就是要求各省筹集经费选派学生出洋学习,对毕业回国的留学生,分别赏给进士、举人等出身;对自备旅费出洋留学的,与官派学生同等对待。1903年,清廷颁布了《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了根据留学生的学历,授予拔贡、举人、进士、翰林等科举等级及相应官职的奖励标准,于是更多温州人走出国门去留学。
清廷新政时期,正值温处道道台童兆蓉(1838~1905)主政温州。为激励留学,他不仅为每位“准留学生”准备“津贴洋一百元”,还承诺回国后给予“安排工作”。如读师范毕业回国的,“即在该县学堂任事”,一时温州各县请求留学的学生有22名之多。
除地方长官的推动,有影响的乡贤也起到了鼓励作用。如1903年,一代大儒孙诒让,在瑞安专门召开“家长会”,鼓励家长送孩子到国外留学。当时报名的人也不少,后在孙诒让资派下,瑞安东渡留学者20余人。
晚清时期,王鸿年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负笈出国读书,开温州官派留学之先风,此后到民国初期,数百名温州学子走出国门。他们被称为有“温州灵魂、国际眼光”的人,学成归国后反哺家乡,创办学校、社团,从事教育工作等,对温州的社会、教育、文化、政治、思想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
而这些留学生中,还走出不少国内各大领域的翘楚。如近代中国农学奠基人许璇、中国邮政第一人郭心崧、近代中国金融史上著名人物徐寄庼、撰写国内西洋教育史专著第一人姜琦、中国心理学奠基人刘廷芳、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研究专家潘怀素、数学家苏步青、中国海洋与湖泊科考先驱伍献文、七国院士夏鼐。等等。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永嘉王鸿年考取官费留学生,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学习。据现有资料,他应该是温州最早的官派日本留学生,开温州留学之先风。
王鸿年(1870-1946),字世玙,号鲁璠,今龙湾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次年因得罪湖广总督张之洞,遂避往日本;同年(1898)九月,他以使馆官费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科。
学成回国后,王鸿年主要从事外交工作。他在1920年8月发生的“庙街交涉”一案中起了关键作用。庙街位于当时的苏联境内,当地居民与日商冲突,日方称居民所用大炮来自中国松花江舰队,转而挑衅。王鸿年奉命前往,与苏、日交涉并平息事态。1921年11月,王鸿年赴美国华盛顿参加太平洋会议,任专门委员,在收回胶州湾主权方面,着力颇多。后抗日战争爆发,日寇侵占华北,多方诱胁王鸿年为敌伪工作,他均以腿疾婉辞,闭户八年。
1945年9月,日本投降,王鸿年赋诗志捷;该年冬天,他在北京病逝,遗著有《国际中立法则提要》《战时国际法规总纲》《日本军制提要》《日华会话》《日本语言文字指南》《中国政治沿革史》以及《南华词存》和《南华诗存》等。
在王鸿年等人最早以官派留学生身份走出国门后,晚清温州有更多学子相继来到日本和欧美等国留学。他们学成归国后,不少人成为当时国内各大领域翘楚。
石铎(1880~1960),字宗素,号雁荡山人,乐清人。1902年8月,在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读书的他,被选派赴日留学并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因成绩优良,他曾获天皇奖励一枚银表。
1909年,石铎学成归国,后又经过清廷部试,被核定为举人出身,任清室禁卫军队官,驻节京城南苑。光复后,石铎任浙江陆军学校校长,及保定军官学校战术学教官。他又擅长山水画,1945年后定居上海,以作画为乐;后迁住杭州,倡办温州同乡会,热心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值得一提的还有石铎的哥哥石蕴辉,1905年任温州中学堂监学等职,因殉职校内,温州教育家刘绍宽称他是“为建设温州教育事业牺牲的第一人”。
陈蔚(1876~1951),又名闻章,字仲临,出生在今龙港,19岁时考入维新派人物梁启超、谭嗣同担任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在校期间深受梁启超赏识。
1902年,陈蔚被选派留学,就读日本成城学校。这是一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后因成绩出众,他被选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毕业后被授予日本陆军少尉衔。
1911年12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电聘陈蔚为高级顾问。次年12月,陈蔚被授为少将,成了温州第一位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人。
项骧(1880-1944),字渭臣,号微尘,瑞安人。他早年就读瑞安方言馆,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03年冬意昂3官网,南洋公学发生罢课风潮,转入震旦学院;1904年,他在族叔项湘藻资助下,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09年,在清廷举办的留学生考试中,获殿试第一名,被誉为“洋状元”;曾任财政部首席参事、财政部次长,兼理部务和盐务署稽核总办;任内拟订金本位制,参加国际关税会议,力争关税自主掌握财政收支。他总揽全国盐务,清廉自持,公私分明,受到各界赞誉。
1924年11月,项骧解职回乡,以诗文自娱,闲居上海。著有《浴日楼诗文稿》,译作有《布尔什维克主义》。
许璇(1875-1934),字叔玑,瑞安人。1904年六月考入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帝国大学农科。1911年,他在东京附近找到明代温州传入日本的蜜柑,并得知经日本改良命名为“温州无核蜜柑”。许璇欣喜若狂,立刻选购果苗带回瑞安。这是我国最早引种的“无核蜜柑”,见证中日文化交流一段历史。
1956年,中国农科院又先后从日本引入12个温州蜜柑新品系,加以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其著作《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由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等收藏。
徐寄庼(1882-1956),本姓陈名冕,其父因好友徐某无子,病危时要求过继,遂将其出嗣并改名为徐陈冕,字寄庼,以字行。
徐寄庼清光绪廿四年(1898)在浙江杭州高等师范学堂毕业,1904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学日语、山口高等商业学院深造学习金融。回国后从事金融工作长达40年之久。他初任兰溪中国银行经理,后调九江中国银行经理。
1917年,徐寄庼任职浙江兴业银行,历任副经理、协理、常务董事董事长等职。他在主持总司库时,倡导该行准备金实行百分之百的现金,使浙江兴业银行信用大增,推动全行的业务开展。历时十年,兴业银行存款额为全国商业银行之冠。其代表作《最近上海金融史》192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本中国研究所图书馆有藏。
张鋆(1890-1977),字伯鋆,平阳人。1905年春,15岁的张鋆带着家乡父老资助的100元,东渡日本求学,1911年毕业于慈惠医科大学。1921年,张鋆又公费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习人体解剖学,次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针对当时西方的人种歧视,张鋆曾和学生一起解剖50例中国人尸体100侧脑沟回,在美国人类学刊物上发表《中国人脑沟回的模式》一文,有力驳斥某些白种人优越、中国人种低劣的谬论。
张鋆曾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为我国医学和解剖学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被称为中国现代人体解剖学拓荒者,所编的《人体解剖学》为全国医学院校教材。
姜琦(1886-1951),字伯韩,永嘉(今温州鹿城区)人。1906年2月,他去日本留学,就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第二年毕业后回国又出国,就读日本法政大学,获政治科学士学位。后由教育部选派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925年夏获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教育,在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台湾等地任职,历任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及上海暨南学校、大夏大学(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安徽大学文学院、湖北省立教育学院、福建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等学校(院)校长、训导长、教授等职。
姜琦主要教育著作有20余部,其中不少为日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等收藏。而出版于1921年的《西洋教育史大纲》,是他撰写的最早介绍国外教育的专著。
姜立夫(1890-1978)名蒋佐,平阳县宣山(今属苍南县)人。早年在祖父所设的家馆读书,后入平阳县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堂学习。1910年6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备取生,次年9月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学习数学,191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做研究生。1919年5月完成博士论文《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署名Chann Tsoo(姜蒋佐),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姜立夫创办南开大学数学系,这是中国大学中的第二个数学系。1949年8月又创办岭南大学数学系。他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如陈省身、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孙本旺等。
刘廷芳(1891-1947),字亶生,永嘉(今温州鹿城区)人。他从温州艺文学校毕业后到上海求学,1911年赴美深造;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与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任教燕京大学,开创燕大心理学系并兼任北京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科主任。他不仅是中华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还是国内系统翻译纪伯伦诗集第一人。他是温州最早的现代诗人之一,与徐志摩等人交往密切;著有“风满楼丛书”数种、《中国教育问题》、《教育测定法》、《中国文明之方向》等。
1925年,刘廷芳主持了孙中山逝世祭吊仪式;他的演讲文章《请看吧,这里来了个白天做梦人》,情辞并茂,入选《英文古今名人演讲集》;其诗集《山雨》(北新书局1935年版)被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