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我本人的一个大学经历作一个简单的总结:我是在大四下学期考研出分后才有的留学意向,并且接触到指南者留学的。我大学四年的成绩比较普通,因为大一下网课的作业提交原因出现了挂科,后面的成绩也是彻底与保研无缘,而大四的考研也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最后我便决定在二战之前尝试申请留学,以作两手准备,这才接触到并选择参加了指南者的背景提升项目。
因为本人大学时期成绩比较普通,而本科生可能接触到的科研项目又相对地“成绩限定”:即老师如果需要在本科生中找寻科研助手,便自然地会优先考虑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我又受“反正不保研”这样的思维束缚,在大学期间对于竞赛和科研都怀着一种没必要参与的态度。如果有和我当时的思想相似的学弟学妹,在此,我想纠正两个常见的思维误区:
无论是升学也好,工作也罢,我们都需要向别人证明我们在领域内的技能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而科研经历就是这些能力最好的证明之一。
如果你未来想要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攻读硕士乃至博士,那科研工作更是你在硕博期间最为核心的工作,同时也是你毕业后就业被录用的主要且重要的指标。
当然,并不是说本科的科研能对未来的工作或升学起决定性作用。但早日熟悉科研的流程,以科研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不仅能让你在选择深造硕士博士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能让你更早以科研工作的心态去思考本科的学习,告别本科“不知道干啥”的状态。
意昂平台官方
很多本科生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大一、大二学生会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无法完成科研这么复杂且专业的工作。说难听点,老师也知道你几斤几两。本科生在参与科研工作时绝大部分并非是从零开始,而是参与到某些导师的项目中,导师会指点你该去学习哪些知识以完成科研任务中较为简单的工作。
当然,我还是建议大家如果可能的话,主动学习一些领域相关的技能,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之类。但请记住,即使是对科研这种专业性工作来说,了解和尝试才是第一步,而非一开始就精通。
今年(2023年)3月份,我正式开始了指南者留学的科研项目。起初,我是花了大致六周的时间进行科研技能的培训。期间我通过视频课程,完成了对jupyternotebook的使用、机器学习相关算法以及科研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并完成了老师布置给我的相关作业。
在初步地掌握科研技能之后,我便和教授开始沟通我选定的科研题目。在和教授进行沟通并确定大致的选题方向后,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便测试了卡尔曼滤波,逻辑回归以及随机森林等方案对实现数据融合的效果,进而分析方案之间的不同,在找出最佳方案的同时,尝试使用参数调整的实验找到最佳方案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在完成了包括上述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后,我便开始着手论文的书写,并和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一起对论文进行修改、规范,最后论文收到了会议的采用。
整个过程下来,我尤其想提及时间分配相关的问题。因为背提项目开展的时间刚好赶上了本科的毕业设计工作,因此我在这期间不可避免地为了优先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而耽误了科研进度。
因为背景提升项目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我想提醒后来者的是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当然,指南者留学的这个项目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进程调整。当前期工作进展不利的时候,老师就提议我暂缓和教授的沟通,先完成一些阶段性成果,好在最后也是成功完成了科研所需的实验工作。
科研工作中遇到困难,比如实验结果不满意、数据有问题、程序运行不了等,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问题,倒不如说没有才不正常——这么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科研成果早该被别人做了。
因此我认为在科研工作中我们需要怀着一种试错的精神,一种实验结果不乐观就两种对比,两种对比也没有成果就分析结果不乐观的原因。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尝试用一些相似领域的方案在该领域进行实验,看是否有奇效?没有的话为什么没有?
科研工作绝大部分情况并非是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成果的,而是针对实验对象采用多种方案反复实验、反复试错的结果。即便是失败的试验,也可以总结在论文之中。
如果科研题目需要自己拟定,你还需要学会怎样通过资料搜寻来确定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通常来讲,距离首次出现在科研视野五年左右时间、且被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研究过、认可其研究意义的课题会更具有研究价值。当然如果你选择的是指南者留学的背景提升项目,指导老师会协助你确定选题,可以免去纠结题目是否具备研究价值的过程。
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在科研方面存在信息差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也是在背景提升项目参与的过程中才遇到了很多技术上以及学术上的问题,比如对使用的方案存在疑惑,实验结果不理想等等。期间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以及教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使得我能最后完成我的论文。
所以说,科研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敢想,更要敢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