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中国)官方平台网 欢迎您!
400-888-8888

又一传奇名人去世19岁回国抗战最后定居宁波当老师

时间: 2024-09-23 | 作者: 小编

  她出生在泰国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和另外两位华裔女生一起,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毅然奔赴战火纷飞的祖国参加抗战,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抗战胜利后,她定居宁波,成了一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毕生精力。

  她,就是林苹。12月5日清晨5点多,这位传奇老人在市第一医院的病床上安然离世,享年97岁。林苹的不少朋友、老同事来到医院为她送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这位传奇老人的人生故事。

  5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第一医院时,林苹的女儿傅百敏正和亲友们讲述着母亲离世前的近况,“她的身体还算硬朗,没什么毛病,最近半个月开始不停地咳嗽,上周住进医院,直到前两天,精神都还不错的。谁知道会这么突然就……你看她的样子,就像是睡着了。”

  “母亲常说,宁波的冬天太冷了,泰国几乎是没有冬天的。”傅百敏告诉记者,母亲在泰国曼谷出生,19岁时没跟家里人说,就和两个女同学一起回到中国参加抗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和父亲相识,后来双双当了老师。母亲退休前是宁波九中的教师,父亲曾是宁波二中的校长。“父亲过世之后,母亲越发想念在泰国时的日子,我们每年都会去泰国探亲。”

  “她经常会讲以前参加革命时的故事,说她见过、叶挺、项英,参加过游击队,也参加过新四军,还经常提起见到叶挺将军时的情景。当时,叶挺将军请她们这三个泰国来的小姑娘吃饭,笑着说她的眼睛是蓝的。”傅百敏说,母亲的前半生非常传奇,如今,安徽泾县的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里还有母亲的照片和事迹。母亲一直很低调,平时不怎么出门,家里订了六七份报纸,白天就在家里看报,晚上一定要看完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之后才睡。

  不少林苹生前的朋友、老同事都来到医院,为她送行。在众人的讲述中,这位传奇老人的人生故事被拉回到眼前。

  离开泰国前邱及老师(后排右一)、林苹(前排右一)、钟美琪(前排右三)、许佩鸾(前排右四)的合影。

  林苹,又叫林秀兰,1920年出生在泰国曼谷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林家在当时曼谷最繁华的地段——耀华力街,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食品店,在马来西亚还投资了橡胶厂。林苹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

  到了上学年龄,她进了当地的华侨学校,并结识了许多同样流淌着华人血液的同学。那时华侨学校聘请的老师大都十分爱国,而且有进步思想。在这些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包括林苹在内的不少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命运是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那时,林苹的理想是当一名史地老师,她也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曼谷崇实中学的师范班。如果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她很可能会在泰国成为一名老师。

  然而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泰国,当地华人华侨纷纷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林苹加入了学生抗日救国会。那段日子,泰国的组织也在向学生宣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情况,以及中国的抗日主张,林苹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对革命圣地延安十分向往。

  1938年9月的一天,林苹的好友,同样出生在泰国华人家庭的谭琼瑶偷偷告诉林苹,她马上就要回中国参加领导的抗日队伍了。林苹也想跟去,谭琼瑶觉得林苹没有准备就出发,这样不妥。她告诉林苹,帮忙安排回国行程的是邱及老师。

  谭琼瑶走了,林苹的心也随好友一起飞向祖国。不久,有两个从未见过面的女生来到崇实中学找林苹,说她们都是谭琼瑶的同学,一个叫钟美琪,另一个叫许佩鸾。她们说,邱及老师知道林苹也想去延安,于是让她们来找她,因为近期正好有一艘船去香港,船上会有人照顾她们,到香港后找八路军办事处,由他们再安排去延安。林苹听了非常激动,但想到自己从未离开过家人,而且此去不知何时能归,心里有一些留恋和惆怅。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三个女生讨论了半天,决定出发之前不告诉家人和朋友,免去一切告别仪式。为筹措路费,她们各找借口,借出了家里值钱的金银首饰,拿到银楼变卖。

  出发前,林苹将住校的东西打包,托同学带回家,并附上一封信,信中写着,她回祖国参加抗战去了,这是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不要为她担心。如果为抗战献身了,她也无怨无悔,因为这是她报效祖国的选择。

  船在海上开了10天,由于晕船,林苹躺在船舱里吐得连饭都不想吃。到香港后,三个女生被安排进了一家隐蔽的旅店,几天后,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带来消息,说京广线铁路被切断,沿线一些大城市相继沦陷,去延安非常困难。

  于是,林苹她们决定去广东,参加成立不久的惠东宝抗日游击大队(东江抗日游击纵队的前身),以后有机会再去延安。离开前,当时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抽出时间来给她们送行。

  1939年2月,林苹她们到了游击队的驻地,尽管游击队给予了许多照顾,但林苹她们还是感受到了与以前生活的巨大反差。因为水土不服,她们接二连三地病了,发烧,打摆子(患疟疾),四肢乏力,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发热。但她们都顽强地挺过来了。

  虽然投入抗战后的艰苦远远超过了她们的想象,但报效祖国的热情支撑着她们去克服艰难困苦。除了生病期间,她们每天坚持出操,轮到夜间站岗也从不推辞,搞抗日宣传和群众发动工作更是倾注全力,从娇生惯养的柔弱女生历练成坚强的抗日女战士。

  她们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根据她们的要求和表现,组织上批准她们为预备党员。

  知道林苹她们向往延安,游击队领导安排她们去新四军军部。在去新四军军部的路上,她们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暂住了一段时间,见到了新四军军长叶挺。

  叶挺询问了她们在泰国的生活情况,告诉她们,抗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且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林苹她们表示,既然下决心回国来参加抗战,就已做好了思想准备,包括为国献身。叶挺听了,满意地笑了,说欢迎你们这样的有志青年来新四军。

  1939年10月底,林苹她们赶到了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泾县。她们先被安排到战地服务团学习训练三个月。

  训练很严格,夜里还常常要紧急集合。有一次,林苹在温暖的被窝里多待了一会,结果早上出操迟到了。等她赶到操场,看见项英副军长站在那里,想转身溜掉,但被他看见了,只好硬着头皮走进队伍里操练。操练结束后,项英走过来,和气地对她说,以后不要迟到了,我们是军人,要遵守纪律。林苹红着脸点点头,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在战地服务团学习训练三个月后,林苹被分配到军部资料室,许佩鸾去了军法处,钟美琪去了印刷所。

  当时,皖南的形势日趋紧张,新四军军部的首长经过研究,决定把有病和体弱的同志疏散,而到皖南后经常生病的林苹就在疏散的名单中。军部秘书长李一氓告知林苹疏散的消息,并给她回家路费时,林苹哭了,说她不回家,她是来参加抗战的,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李一氓把林苹的情况跟项英副军长说了。项英说,她一个从泰国来的女孩子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回家?要疏散也要把她的去向安排好。

  于是,项英让人跟浙江的地下党组织联系,安排林苹去地方工作,还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亲自找林苹谈了话。林苹没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她十分崇敬的项英副军长,因为在不久后发生的皖南事变中,项英同志壮烈牺牲了。

  知道林苹要离开新四军去浙南地方上工作,钟美琪和许佩鸾都来送行。当时的林苹十分羡慕钟美琪和许佩鸾能继续留在大部队,她们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去延安。

  多年以后林苹才知道,分手之后,钟美琪和许佩鸾经历了九死一生,在皖南事变的突围中,她俩和其他机关后勤的同志没能突围出去,被俘后在的上饶集中营关了6年。

  林苹又一次踏上了征程,从安徽泾县辗转到了金华,又因金华局势复杂,去往丽水。

  在丽水,林苹见到了老柯(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和陈金鼎(特委宣传部长)等同志,在他们的领导下开展地下工作。

  浙南的形势也越发严峻,不断传来有人被捕的消息。组织上安排林苹转移到龙泉,分散隐蔽。林苹单独一人住在当地一个地下党员的家里。

  一天傍晚,联络站的一个同志跑来告诉林苹,说有叛徒出卖,特务已开始抓人,要她赶快转移,船已在城外的河边等着,天一黑就要离开。林苹顾不得整理东西,急急地往城外跑。赶到时,撑船的人说,要是再迟一步,他就解缆走了。

  林苹他们又回到了丽水。当他们在一名地下党员的家里喝上一口热汤时,林苹这才想起当天是1941年的大年三十。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林苹又病了。病中的她流着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第一次把自己现在的真实情况和艰难处境告诉了家人。没过多久,组织上找林苹谈话,说日寇的大扫荡就要开始了,组织上决定分散隐蔽。

  经陈金鼎介绍,林苹来到诸暨民众教育馆。馆长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帮她安顿下来。这位馆长当时才23岁,是湘湖师范的高材生,名叫傅千里。林苹事后知道他也是党员。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傅千里与林苹在相处过程中互生好感。可是没过多久,日寇的大扫荡开始了,傅千里一边筹措撤离经费,一边开始安排其他同志撤离。就在这时,林苹收到了泰国亲人的信和三百块大洋,信中说,要她赶快回家。

  当时太平洋战争已爆发,林苹听说海上航线已全部封锁了,也就是说眼下自己根本出不去。于是,林苹把三百块大洋全部交给了傅千里,让他用作同志们的撤离经费。

  这是一段极其艰难的日子。林苹跟着傅千里,先到东阳,后去义乌,一路上吃尽苦头。在撤离的过程中,林苹和傅千里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傅千里为了生活,通过朋友介绍,去天台育青中学教书。生活稍稍有些安定后,傅千里和林苹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结婚了。

  虽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林苹和傅千里从未忘记自己是员,他们先后辗转浙西南十几个地方和学校,一方面是为了避开特务的耳目,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党组织。夫妻俩每到一地,就在学校里组织进步学生开展活动,因此常常引起校方的不满并被辞退。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林苹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她很想回泰国看望亲人,但还是回不去。两周岁的儿子不能没人照顾,另一个孩子又即将出生。老傅的收入刚够一家人的开销,哪里还能挤出一大笔路费。林苹只得再次给家人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目前脱不开身。

  1946年,宁波当时很著名的三一中学聘请傅千里任教。就这样,傅千里和林苹带着孩子来到了宁波。后来,林苹在三一小学也当了老师。这以后,他们就一直住在宁波,把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作为施展人生抱负的大舞台,并为此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1980年,钟时(钟美琪)、谭岚(谭琼瑶)、许可(许佩鸾)等当年从泰国回来的学生,在一次劫后余生的重逢中,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林苹。她们走访了许多参加过浙江地下党组织的老同志,最终联系到了林苹。

  当时,钟时在福建龙岩,许可在广东佛山,谭岚在甘肃兰州。四个好朋友约定,在杭州会面,然后去北京看望邱及老师。

  邱及老师是1953年回国的,当他知道林苹已与曼谷的家人失去联系多年,寄去的信都退了回来时,便猜到是耀华力街被拆迁的原因。他托泰国的朋友,找到了林苹家人的地址。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林苹当天晚上就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不久,回信来了。信是林苹姐姐的女儿写的,她告诉阿姨,外公外婆多年前已去世了,妈妈常常流着泪说有一个妹妹在中国,这么多年没有音信,不知道是否还活着,如果活着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上一面……

  1984年,林苹终于回到了阔别45年的泰国。曼谷变了,变得林苹几乎不认识,但人情没变,当年的同学和朋友都赶来看她。而让林苹抱憾的是,自己来迟了,一直盼望着能同她见上一面的姐姐眼睛已经瞎了,还得了严重的健忘症。

  林苹拉着姐姐的手,哭着说:“姐,我回来了,我是秀兰,你的小妹!”但林苹的姐姐怎么也想不起妹妹了,她睁着暗淡无光的双眼,说:“谁是秀兰?”

  在曼谷的日子,林苹除了去父母和哥哥的墓地祭扫外,还去母校看了看,剩下的时间就是陪着姐姐默默地坐着。病了的姐姐想不起妹妹了,但内疚的妹妹永远也不会忘记为她流干了眼泪的姐姐。

  从泰国回到宁波后,林苹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恢复党籍。经过组织上的调查核实,1985年,林苹终于实现了心愿,恢复了党籍,党龄从1939年抗战时期算起。

免费留学规划
快捷咨询
资深顾问一对一为您解答留学问题
电话
咨询服务电话
400-888-8888
微信
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留学信息
QQ
推荐院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