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官网最近,一位来自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的华裔辩手Cecilia Zhao因为参加牛津学联(Oxford Union)的辩论赛在国外社交网络上火了。
最近,一位来自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erines College)的华裔辩手Cecilia Zhao因为参加牛津学联(Oxford Union)的辩论赛在国外社交网络上火了。
目前,她的辩论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已经有了29万+的播放量,来看现场视频:
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脸书、谷歌以及亚马逊让沟通和商业变得更加便捷,但这是否也使得这些科技行业的寡头变得过于强大,从而带来令人难以接受的代价?
我今天的论点很简单:承认技术帝国或许很危险,或许会引起不便、带来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社会并非是静态的,我们可以提供足够的保障,甚至能够对抗最不利的影响。
看完这段辩论发言,不少外国网友都被迷倒了,表示,“你长得这么好看,说什么都对”……
“哈哈,她是想通过她的穿着来给自己拉票吧。这对于一场大学辩论赛而言合适吗?”
据了解,black tie是辩手的着装规定,而观众则更为正式,为全套礼服(white tie)。我们看一些相关图片感受一下辩手的穿着。
就像《娱乐至死》书里对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描述一样,穿着和风格怎么可能不会影响受众呢?
根据牛津学联提供的辩手简历,Cedilia Zhao是圣凯瑟琳学院地理系大一学生。
在就读于牛津大学之前,Cecilia在英国的Woodhouse Grove School度过了高中时代,在当年的英国“高考”A-levels 中,6门课都拿了A+的成绩,妥妥是枚学霸无误了。
牛津学联(Oxford Union)是世界顶级辩论、演讲俱乐部。自1823年成立以来,先后吸引爱因斯坦、丘吉尔、尼克松、卡特、基辛格、撒切尔夫人等名人在这里发表演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接下来,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辩论。
其实,辩论曾非小众,在移动网络还未普及的上世纪90年代,央视播出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就曾掀起过一阵全民辩论热潮。
这场节目曾走出过不少辩手,现在活跃于辩论性综艺节目的黄执中、周玄毅、马薇薇都曾经是当年红极一时的辩手。
蒋昌建也曾是赛事的最佳辩手。担任复旦大学四辩时,陈词中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用它来寻找光明”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被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为“词锋锐利,反应敏捷”。
和现在综艺中偏向社会化和娱乐化的辩题不同,当时的辩题不少都偏向政策或者哲学思辨,一起看几个体会一下:
其中不少辩论场面堪称经典,很多逻辑、语言双杀的辩手,让人忍不住拍手称道。
和华语辩论一样,英文辩论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和规则,不少赛制都是由政治辩论演变而来的。比如政策性的林肯-道格拉斯辩论(Lincoln–Douglas Debate),就是1858年林肯与道格拉斯关于奴隶制的著名辩论而得名,是一种美国式的单人对单人的辩论。
而目前国际上采用最多的,就是英国议会制辩论(British Parliamentary,简称BP)。下面来为大家讲讲,观看英国议会制辩论的正确姿势:
和华语辩论一样,BP比赛也有正反方,分别被称为“政府”(Government)和“反对党”(Opposition)。当然,各队辩手的称谓也极具“议会”特色。
在英国议会制辩论中,两位辩手组成一队,共有四队。两队(共四名辩手)为正方,两队为反方。
注:(Government Whip)是政党名词,起源于英国,是指议会内的代表政党领袖,政党纪律主管,功能是为了确保议员出席并按照政党立场行事。一般是一人,也可以多人。
因此,同一支队伍的辩手会互相合作,但同一方的队伍并不会在比赛中合作,而是试图智胜对方。比赛后队伍将被排出第一至第四名,而每支队伍在辩论中都有具体的分工。
但同一方的下院,也不能反驳上院,否则就会输。这里的反驳,就叫Knifing。
Knifing是指一个辩手的观点与其队员相矛盾。该词最先仅用于英国议会制辩论,后来被用于各种形式的辩论。
在BP辩论中,每队打哪个位置都是随机决定的,决定位置之后,辩题就会公布:
辩论中有着“质询”规则(Point of Information),简称POI,除开第一分钟及最后一分钟,对方辩手都可以口头示意或直接起立提出质询。
正在发言的辩手可以接受或拒绝质询。这位华裔女辩手赢得观众笑声的那个“denied”,相信就是拒绝了一个POI。
如质询被接受,质询者可以提问、提出一个简要论点或者对某一观点进行简要反驳。正在发言的辩手应该立即对质询作出回应。
议会制辩论中只允许质询这一种干预形式,没有自由辩论等快速交换发言的环节。
首相:具有定义优先权,有权对辩题中未明确的背景、主体、对象等定义要素加以明确,必须给出正方上院的论点框架。
反对党领袖:必须给出反方上院的论点框架,即使自己无法完全展开,也必须概括介绍。
政府成员/政府成员:论点扩展责任。在保持与自己上院意见原则一致的情况下,提出区别于上院的新论点。
政府/反对党:明确全场辩论交锋点,突出本方观点,尤其是本方下院观点的正确性。
跟传统的英国议会一样,很多习惯被保留在议会辩论里,比如拍桌子来表示同意,还有同样表示赞同的“hear, hear”。
比如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在议会那场激动人心的演讲,议会中就满是“hear, hear”和拍桌声。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那怎么先前那位牛津妹子所参加的辩论赛,正反方各自只有3名辩手呢?
牛津学联的辩论只分成正反两方,双方各自拥有3名辩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观众。
在正反双方的一辩(通常都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发言完毕后,时间会留给现场观众,辩论现场的主持人会为正反双方各自随机挑选3名观众,给每位观众3分钟的发言时间,让围观群众也参与到辩论中来,这个环节被称为“Floor speech”。
在Floor Speech环节结束后,正反双方的二辩三辩将继续陆续发言,他们多为各行各业资深大牛,所以他们的发言一般也都会是辩论现场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