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从女儿幼儿园时期同学的妈妈那里得知,她已经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去日本留学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和惊讶,10岁,独自去日本留学,没有父母陪伴,住宿也不是亲戚家。这种决定我是做不出来的,抛开移民的问题不说,子女陪伴也是个问题。
低龄留学的项目我也接触过一些,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经过仔细琢磨,翻阅了一些文章,对低龄留学也有了一些认知,本文即是对这方面内容的总结。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教育市场,每年能创造3000亿的营收。随着中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高等教育的诉求越来越高。截至2019年,中国的学龄前到高中的学生中约有1900万儿童在接受私立教育,占学生总数的10% 。
海外教育仍然是中国父母的首选,美国是首选留学地。 这推动了对英语语言和备考培训的需求。 即使是留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或工作的中国年轻人,也把英语视为一项“必备”技能。 他们还越来越多地寻求外国大学和一些国际专业认证,这可以改善职业前景。
中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教育作为“终极消费品”的出现,推动了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双语学校正在以15-20%的速度增长,其中高端市场增长最快。 这种为更高质量而花费更多的意愿,是由价值观、结果的成功率(如被顶级外国大学录取)、对结果和品牌声誉的期望,特别是在英语水平方面,致使很多国际学校非常抢手,比如哈罗国际学校(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等传统品牌, 达利奇学院(Dulwich College)和威斯敏斯特学校(Westminster School)。
传统上表现出“网络优先”热情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参与数字教育,这推动了网络模式的激增。 中国有2.5亿学龄儿童,互联网普及率约为60%。 这1.5亿“在线儿童”每天在屏幕前的时间总计接近2.8亿小时,其中近45%(即每天1.2亿小时)是教育时间。 此外,随着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三至五线城市中大量未开发的学习者正在跳过线下培训中心,直接进入线上培训。 越来越多的在线和离线学习方法的整合已经被观察到,这代表了在这两种模式下提供辅导和强化课程的提供者的大量机会。
大家都知道,2021年推出了很多教育新政,叫做双减。这个政策除了减掉作业总量和时长以外,还有其他内容值得关注,比如:
除此之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声音,说学习外语没有用,学校要减少外语课,甚至可以直接取缔。
中国是最大的留学来源国,有超过100万的国际学生,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 其次是印度(约50万名学生),是增长最快的生源市场。 孟加拉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也跟随高需求的趋势。 据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00万。
从上面的两点来看,明明国内父母对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需求那么高,为什么学校和培训机构被如此大力度整顿和禁止?
出台上面的政策一方面是缓解家长的焦虑和负担,另一方面也是整治资本运作,打击由恶意竞争而扰乱教育的低劣行为。
但是,该有的需求仍然是存在的,那么这些家长会何去何从?国内已经被限制的死死地,只能在海外找出路。
留学不是新鲜的名词,即使在没有双减的时期,许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出国留学,通常都是选择大学、研究生、博士留学。但在目前的环境,语言学习都可能有难度,更别提一直等到高中毕业去上大学。
大学留学的优缺点显而易见,孩子大了,更加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有了一定层次,生活可以独立。父母不再用陪读。
但还是有很多父母放心不下,仍然想陪读,但美加澳新等国家根本没有陪读签证,只能通过买房、办身份等去海外为孩子铺路,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大学毕业后的学生道理也不太平坦,想要通过学签转工签而留在当地也不是易事,找工作人家要看你的身份,而拿身份又需要先有工作经验,仿佛进入了死循环,直接回国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万一孩子已经爱上上学的国家,想拿到身份留在当地,可能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一是由于以上提到的双减政策,二是很多家长早已意识到的内卷问题。意昂平台除此之外,低龄留学的好处也有更多的好处:
都说孩子学语言快,如果从初中高中就去上学,上到大学,相信即使学习语言再慢也能掌握得差不多了。而且让孩子尽早的融入到环境中,可以更好的感受当地的文化和习惯。青少年是黄金时期,在国外本土教育的熏陶下,更容易适应新的当地生活,可以更容易结交朋友融入圈子。
国外孩子的学科类课程普遍压力相对较小,通常采用小班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常规的死记硬背,更趋向于开拓孩子的思考方式,中国小留学生经过小学奠定的基础,对课业游刃有余,同时开拓思维方式和逻辑性方面训练没有负担。
低龄留学生在思维还未完全定势之前接触到全然不同的文化坏境,有利于比较两种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异同,从而也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孩子在低领留学期间,在上学的同时就凑够了拿身份的时间,比大学留学生更容易获得身份。一般的欧盟国家只要在当地居住满5年即可申请永居,甚至入籍拿护照。没有身份算国际生,所报专业选择有限,学费高;一旦拿到身份,从择校到学费方面,都比国际生有更多的选择,享受更低的学费。
普遍国外的大学,对本国教育获得的学历更加认可。在国外接受低龄教育,上本土的IB、A-level课程,从小适应,可以充分熟悉对于该国教育体系,取得的成绩也更容易让大学认可。尤其在欧洲,在获得身份后,全欧洲27个欧盟国家再加上4个经济区的所有大学都可以作为备选大学来纳入自己的备选方案。
有了动因,就要寻求解决方案。提起留学,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美加澳新、新加坡这样的传统留学移民国家。除此之外,我们其实还有更多选择。比如欧洲。
欧盟有27个国家,外加4个经济区,一共31个国家。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移民项目,而且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优势。所有欧盟国家的公立小学中学都是免费教育,除了英国和爱尔兰的大学,还有一些好的欧洲留学国家,如德国、荷兰、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 在欧洲的众多大学中,一些不仅学费低而且排名也很高,例如:奥斯陆大学、乌普萨拉大学、Tübingen大学、莱顿大学等等。
这点可能是劣势,也有可能是优势。欧盟国家多,致使语种也很多。欧盟规定每个国家除了说自己本国语言以外,必须使用英语,所以每个国家至少有两门语言,有的国家甚至有四种,比如卢森堡用法语、德语、卢森堡语和英语;拉脱维亚也是有俄语、法语、拉脱维亚语和英语,甚至还有德语。
俗话说技不压身,虽然看似学多种语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但很多语言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不断地重复而学习,是可以由日积月累中得来的,多学一门语言,受益者是孩子自己。
欧洲的国家比较多,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也都参差不齐,比较容易移民的方式可以选择存款、债券、基金、买房等等,要求非常宽松,只需要一定的资金量即可操作成功。完全不像美加澳新那几个国家那么严格。
虽然同样没有陪读签证发给父母,但是相对较低的移民门槛在另一种角度超越了陪读签证。可以让父母们更容易地安家,踏踏实实照顾孩子上学。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低龄化留学的缺点可能主要体现在孩子对中国文化缺失以及对中国社会的认同。
由于很早就接触了西方思想,思维方式已经早期转变,很可能在求学过程中较早的接触了辩证思想,在看待国内问题时会从另外一种角度和思维方式来思考,从而造成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让老一辈或国内的人觉得另类。
如果孩子是在低龄时期独自去留学,势必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也许会很缺乏安全感,也对父母的信任有所怀疑。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人生观还未成熟,陌生的环境和新鲜事物很容易影响他,独自在外,没有父母陪伴,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导致了心理上的失落。
但是,这些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只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独自低龄留学,父母尽量陪伴。这也是我推荐欧洲的另一个原因,因为欧洲的学校资源多而且移民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全家带孩子移民的意愿比较容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