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中国)官方平台网 欢迎您!
400-888-8888

一份漂亮的申请文书怎么写

时间: 2024-08-15 | 作者: 小编

  曾有一个高二学生申请美国本科的文书,让包凡一念念不忘。该学生的父亲在邮局工作,属于夕阳企业,他自己想利用假期做点社会工作,父亲于是安排他去了山村做邮递员。没想到他在那里亲眼看到许多留守老人还在翘首企盼城里孩子的来信。他在文书中说,亲眼目睹的一切,让他想到尽管中国发展迅猛,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却越来越淡。他写道:“在山村做邮递员的经历让我知道,即便技术再怎么发达,也敌不过亲情的交流,我们不断开发和完善通信技术,有没有想过最初的和终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情感的沟通?”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和思考,自己才想到要报考电信

  美国高等院校录取一向扑朔迷离,谁也不能保证,你的条件摆在这儿,就一定能被哪所学校精准匹配并录取。SAT满分的学生,未必能竞争过一个小提琴爱好者;一张钢琴十级证书的持有者,兴许会在一个普通志愿者面前败下阵来。沃邦国际教育创始人王文山说得好:申请美国大学是艺术,而中国的高考是科学。科学可以量化,艺术则是看感觉。

  近日,著名留学咨询专家包凡一做客沃邦国际教育,他认为,如果说由成绩单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组成的“硬件”是人的骨肉,那么作为“软件”的文书就是人的灵魂。包凡一从中国留学生写美国申请文书时最容易触碰的三大误区入手,提醒学生不做“超人”做自己。

  包凡一根据多年经验发现,那些精益求精、反复修改N次以至面目全非的文书,申请结果往往都不大好。尤其是被比自己英文水平好的人大幅改动,甚至重新包装的文书。

  “最好的文书应该是流畅、通顺中不乏几处自然、笨拙的表达,这是真实的中国学生的水平。”换句话说,一个申请美国本科的中国高中生,没有在美国多年学习的背景,如果写出的文书文法地道自然,比喻精妙,堪比美国作家,那一定有问题。

  课外活动,是中国学生最早领悟到的受美国院校青睐的录取因素。许多高中生从高一开始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几乎什么领域都沾了边。可是,包凡一说,堆砌着各种活动的文书,有学生写自己在短短三年内,干了这个干了那个,在同一时段,仿佛有分身法一般,什么都做,一样不落下。评审团给这些学生取名“超人”,甚至戏谑地称他们为“上帝”,这样的学生是不会被录取的。

  包凡一建议,第一篇主文书(common essay)千万不要写成“伟人传”,而一定要满足年轻读者的兴趣,抓住有趣的点,尽量写得吸引人。因为第一轮通过文书来筛选学生的“考官”,往往由该校的大一新生担任。

  而附加文书,才是真正用来写“伟人传”的。申请表里会有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主观回答一般视为附加文书。包凡一认为,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罗列成就,而应该着重写:我为什么选择该校,我可以为该校做什么贡献,我的特长和经历与该校的社团如何符合,进而证明中学时参加过的活动让自己有能力达到该校将来的发展所需。

  如果学生申请的是美国前20名顶尖名校,还需要在附加文书中写明自己在哪个特定领域有过什么样的研究。

  也许是害怕太“低端”的课外经历让招生官觉得没兴趣,意昂代理中国学生很喜欢找知名企业、头牌银行实习,“但都想高大上,造成的结果就是都选择了同样的经历,就像明星撞衫一样成了一场灾难”,比如,作为一个中国的高中生,在高级证券公司里实习是不合常理的,往往一看就知是家长安排。

  包凡一的经验是,包装成“超人”是没有用的,那反而会让招生官觉得你是一个“不需要学习的人”。有时候,反过来写写缺点和经验不足之处,反而更有趣。“因为它符合读者心理——即考官心理。看过无数优秀案例,他们就想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有趣的,甚至有可爱的瑕疵的学生。”

  曾有一个高二学生申请美国本科的文书,让包凡一念念不忘。该学生的父亲在邮局工作,属于夕阳企业,他自己想利用假期做点社会工作,父亲于是安排他去了山村做邮递员。没想到他在那里亲眼看到许多留守老人还在翘首企盼城里孩子的来信。他在文书中说,亲眼目睹的一切,让他想到尽管中国发展迅猛,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却越来越淡。他写道:“在山村做邮递员的经历让我知道,即便技术再怎么发达,也敌不过亲情的交流,我们不断开发和完善通信技术,有没有想过最初的和终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情感的沟通?”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和思考,自己才想到要报考电信工程专业。

  包凡一称,这个学生的课外活动就一点也不高大上,但他是真实的,感人的,能说服人的,所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文书。

  新海外:为什么中国学生已经很努力了,却在申请文书的写作和社会工作的安排上总有些犹疑,不自信,因而要拼命堆砌各种活动?

  包凡一:我们总认为我们已经很努力,其实中国学生做的努力还非常少。我帮助申请本科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在国外读中学的中国学生,一组是国内的中学生。

  国外的中学生,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进好的学校去做志愿者工作,而是将志愿者工作做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个学生每年都回国到山东一个小地方的学校做志愿者,在那里都成立了自己的办公室。这是国外教育比我们强的地方。其次,是他们的阅读量比我们大,他们的努力更真诚。

  新海外:国内的申请观念总是在帮学生“包装”,这有违海外高校的录取初衷吗?对学生真的有帮助吗?

  包凡一:国内所谓的“包装”是怎么来的?目前有些中介的从业人员太年轻,他们喜欢发明一些理论,比如说这个学校喜欢这样的人,那个学校喜欢那样的人。我常举例反驳:一个人找对象也是可以找多种类型的人的,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才适合他,那只是浪漫的说法。国外高校录取委员会每年都在换人,一个学校怎么可能只喜欢一种人呢?不可能。

  正因为这样,才总有家长说,赶紧把我的孩子说得好一点,包装得更伟大一点。我总说要tone down,要低调谦虚些,不要太急切,而应该真的去做点什么。

  大家总以为只有某些固定的活动值得一提。但其实什么活动都能写,关键是怎么写。中学生能做的事情实际上很相似,他们的追求也很相似,留学专家和顾问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发掘孩子参加活动时与他相伴的理想、观点、感触在哪。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应该多和孩子谈谈,由家长单方面提供的材料往往没法用。

  新海外:美国名校一方面要求学生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从文书中看到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最闪光之处,这两者矛盾吗?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包凡一:美国作家艾默生曾说,“The man is only half himself; the other half is his expression.”就是说,一个人的另外一半在于表达。美国录取官不爱强调这一点,但其实presentation(表达陈述)占录取的一半——它的体现就是文书和面试。这两者的矛盾其实是存在的。

  包凡一:我认为中国学生目前很欠缺的主要是主动的公益活动和学术探索。许多孩子都是在我不断催促下才去开展活动,或者只是走个形式。我不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家庭应该由父母花钱让孩子到南非去参加一个活动,我也不认为一个公益组织应该收费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公益”性质的活动。那只是形式。

免费留学规划
快捷咨询
资深顾问一对一为您解答留学问题
电话
咨询服务电话
400-888-8888
微信
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留学信息
QQ
推荐院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