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中国)官方平台网 欢迎您!
400-888-8888

指南者留学学员港科大MPP入学一个月体验!

时间: 2024-07-18 | 作者: 小编

  大家好,我是Albert,去年十二月,我收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的offer,最终确定入读此专业,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学快两个月了。今天想借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我在港科大就读的一些体验,以及我在香港生活一个多月来的一些体验。

  公共政策硕士(Master of Public Policy),是港科大2018年新开的一个项目,我是第四批入读MPP硕士的学生。和传统的社会科学专业不一样,科大的公共政策硕士(MPP)隶属于公共政策学部(PPOL)和跨学科事务处(IPO),也是香港地区唯一一个两年制的授课型硕士。

  和香港其他高校采取的传统英联邦教育体系不同,香港科技大学的公共政策硕士会更加偏向于美国的教育体系。无论是从学制还是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参考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港科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在美国读完PHD后回来教学的。

  在课程设置上,港科大的公共政策硕士,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会分别有所侧重。两年一共4个学期,每学期需要修满4门课程,每门课3个学分,两年一共需要修满48个学分方可毕业。

  如上图所示,第一年,学生需要每个学期修读三门必修课加一门选修课,必修课的内容都偏向于打基础。第二年,学校会为学生安排一个为期一年的以客户为导向的咨询项目(PAE),累计6个学分,学生可以自由结组,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兴趣需要,选择适当的客户(科技领域、金融领域、政府领域的客户等等),每个小组配备一位导师,定期指导学生针对客户开展工作,撰写报告。根据我之前的了解,往届学生面向的客户企业有亚投行、普华永道、香港创新科技署、建设银行等等。这个项目也是我认为港科大MPP比较有吸引力的一点,更加实用,和未来求职发展也会有更多机会去接轨。除该项目之外,学生在第二年每学期需要再选三门必修课。

  此外,MPP还设置了两个可以选择的修读方向:科技与创新政策(STP)方向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EAP)政策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需求,选择这两个方向的其中之一,选修对应方向的课程,最终你所修读的方向会体现在你的成绩单当中。当然你也可以不在两个方向当中进行选择,这也是没问题的。这两个选择方向并非强制,仅供学生进行参考选择。

  在我看来,港科大MPP和其他学校的MPP的最大区别就是:背景的多元化。这本身和MPP隶属于港科大跨学科事务处也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的背景都非常多元,每年都有商科、人文社科、工科等不同背景的同学加入公共政策硕士项目。

  如下图所示,这个是2020年入读公共政策硕士的学生本科背景(今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暂时还没出来,不过每年的背景情况都差不多)。可以看出,大家的背景都非常多元化,学部本身也非常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申请公共政策硕士。所以,如果你对港科大公共政策硕士感兴趣,即便你没有任何公共政策的学术背景,也不需要担心,学部本身都是欢迎的。

  相比其他商学院的专业而言,公共政策硕士的竞争会小一些。专业刚开办前两年,有很多本科背景一般的同学成功拿到offer,不过伴随着这两年专业知名度提高,以及香港地区申请的竞争压力增大,拿到offer的学生背景也越来越好。我这一届周围的同学很多都来自于北大、复旦、浙大、厦大、中山大学、央财、上财等国内知名高校,还有很多港本和海本的学生。当然,MPP对于本科学校的包容度,相比商学院还是包容不少,这两届也有很多普通211和双非背景的学生拿到offer。所以,即便本科院校背景一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也是有很大机会申请成功的,而最终决定是否拿到offer的因素中,面试也非常重要(之前听说有本科清北的同学,因为面试不理想,也没有拿到offer)。

  尽管MPP是一个新开不久的专业,但是在师资力量这方面,依靠港科大的国际知名度和强大学术背景,MPP师资力量这块儿依旧非常强大。任教的老师来自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很多人都是从国外PHD毕业后回来任教的,学术背景都非常强大,其中不乏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LSE、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博士。

  同时,MPP参考港科大的教学传统,大部分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这也是HKUST和其他港校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小班教学。以MPP为例,这一届同学每个班级学生被控制在40人左右,为了保证同学们有充分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大部分选修课的课堂规模也不会超过60人。由于课堂规模并不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当中,老师也能够和同学们有较为充分的互动。MPP的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学习问题,老师们都会耐心解答。

  从2021年我这一届入学开始,MPP今年还采取了一个新的Advisor的模式,每5-6个同学会分配一位教授,由教授做这几位同学的Advisor,会为你在学业、求职规划等多个方面提供专属的咨询和建议。我个人觉得这个模式很不错,而我也比较幸运地被分配到了我们专业前系主任,也是公共政策硕士创始人—吴逊教授的小组里面。前不久我同吴教授见过面,吴教授也为我提供了很多非常中肯的建议,我觉得这是MPP今年开设的一个非常不错的模式,能够创造更多机会和教授交流,也能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参考。

  此外,MPP对于学生的求职方面,也提供很多的机会。公共政策学部会定期邀请港科大就业交流中心的老师为学生开展求职规划讲座,并且也会邀请很多知名公司来学部进行宣讲,举办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比如这两周,学部就为我们请到了PWC香港这边的HR负责人来举办Career Talk。同时,由于我们是两年制硕士,在第一年课程结束的暑假,学部也非常鼓励同学们去找实习,你可以选择自己去找暑期实习,也可以选择借助学部提供的渠道来寻找一些暑期实习的机会,港科大的学校知名度蛮高,能有机会邀请很多大厂来办宣讲会。前不久学校邀请华为公司来HKUST宣讲,我也参与到了其中,参与下来,我感觉还是收获蛮大的,这也为我明年秋招打下了基础。

  从近两年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的就业数据来看,MPP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还都蛮不错的,很多同学毕业后都进入了大厂,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求职方向。同学们毕业后分别在金融、管理咨询、互联网、政府机构等不同方向的公司就职,很多同学也拿到了腾讯、阿里、普华永道、中金公司等知名企业的offer,因此,MPP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面的灵活性很高,依靠港科大的学校名气,就业后不难找到很好的工作。因此,无论你是商科还是社会科学,或者是其他的专业背景,未来想选择金融、咨询、互联网或者政府机构作为求职方向,港科大的MPP项目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9月1日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对我来说,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边的生活和读书环境,下面和大家聊一下最近的入读体验。

  相比于前几年,今年公共政策在班级课程设置方面做出了较大改革。一个专业80人左右,每个课程被分为两个班级,分别由两名教授授课,每个班级约合40人。授课的内容有的课程大体一致,有的课程会根据需求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这个我后面会具体解释。

  首先是PPOL5110这门课,作为公共政策专业的基础课,这门课还是有一定的工作量的,课下需要完成大量的纯英文Reading。由于我之前在内地读本科,基本上没接受过全英文教育,这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我所分到的班级授课老师是美国人,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博士,非常厉害的一位老师,讲课思路飞快,语速也很快(因为教授是英语Native speaker,所以语速自然飞起),刚开始上课我甚至有点听不懂,不过最近慢慢适应后好多啦。课堂氛围还是比较活泼的,会探讨很多实际的政策问题,紧跟时代步伐,包括香港房价调控政策、法国疫苗护照政策等等。上课会分析大量的case,老师也会充分和学生互动,所以我感觉课堂氛围蛮不错,对我而言收获也蛮大。

  其次是PPOL5130——Microeconomic of Public Policy。往届学生都是一个班级授课,讲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我这一届被一分为二后,一个课程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另外一个是微观经济学原理,比较基础一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本科背景和需求二选一。这门课的老师讲课思路非常清晰有趣,能够把很多经济学的知识进行很详细地解释。同时,因为老师本身是中国人,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课下也可以用普通话和老师交流,还是蛮方便的,总体而言感觉很不错。

  然后是PPOL5140,这门课主要是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结合体,如果本科期间学过一些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学起来不会太难。由于学生背景多元化,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会适当放慢速度,照顾一些之前没学过计量经济学的同学。同时,这门课会要求掌握stata,期末提交实证分析论文。因此这门课我觉得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而言。不过只要认真听课复习,还是完全能跟得上的。

  最后想和大家聊聊选修课的事情,关于选修课,这要取决于你是否有明确的兴趣点和职业规划并想选择学习方向(关于专业的两个学习方向,我在上文有提到过)。我本身想选择科技创新政策这个方向,因此我本学期选择了PPOL5230这门课。这门课是由我们专业现任的系主任Prof.Naubahar Sharif授课的。Sharif教授本身在香港长大,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创新政策都非常感兴趣,也是这方面的专家。总体来讲我感觉他的课堂氛围非常好,能够采取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不同方式,研究当下比较热门的一些内地和香港的科技政策。教授本身也非常愿意和同学们就一些科技政策的话题进行互动,有问必答,课程内容很生动有趣,可能小组作业会比较忙(港科大的选修课大部分都是小组作业形式,课下会有一定工作量),不过几节课下来我觉得收获还是蛮大的,还是蛮值得选的一门课程。当然,由于MPP的选择方向很多,具体选择什么课程,取决于个人需要。

  总的来说,开学一个月,感觉工作量还是不小的,需要在课下花不少时间去学习和完成作业。不过,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好时间,不拖延,我感觉MPP还是能够有很多课下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对港科大的学校生活非常感兴趣,接下来我就从校园环境、交通出行和住宿几个方面来和大家聊聊在港科大生活的一些事情。

  首先是住宿,一般情况下,港校授课型硕士的同学基本上没有办法申请到宿舍,因此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对于科大同学而言,大部分同学喜欢在大埔仔、坑口、宝琳、将军澳这几个地方住宿,也有部分同学会选择住在更远一点的地方。而对于不同的住宿地点,各有利弊。为了看起来直观,我列了个表,如下表所示。

  对于住大埔仔的同学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上学近,房租便宜。然而,由于大埔仔为村屋,其住宿条件相对较差,附近没有地铁站,周末想要进城会有点麻烦,且附近超市和商场较少,购买生活物资相对条件差。因此,大部分科大的同学都会选择在离学校不远的坑口&宝琳一带租房,一方面离学校不算太远,另一方面住宿条件稍微好点,此外,坑口&宝琳一带有商场,方便购物,且靠近地铁站,进城也不麻烦。然而住在坑口&宝琳的缺点在于,由于过多科大同学选择在此租房,早高峰排队等巴士的人流量会非常大,这对于一些有早课的同学而言,不太有利。

  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住在离学校更远的地方,例如彩虹、北角、旺角等地。这一代靠近市区,尤其北角、旺角分别到中环、尖沙咀会很方便,有利于有实习需求或者喜欢住在闹市区的同学。但是到学校通勤时间会有点长,这一点需要自己做好权衡。当然,由于科大附近没有地铁,因此除了住学校附近的大埔仔外,无论是选择住坑口方向还是彩虹方向,都免不了在高峰期排队等巴士,这一点我已经充分体会过了。上面这张图是我开学第一天在彩虹站排队等巴士的照片,那天我在巴士站足足排队了40分钟,相信坑口排队人也不会少。当然只有工作日高峰期会有这么多人排队,平常非高峰期人还是很少的。

  尽管科大的交通相比而言不是很方便,但是校园环境绝对没得说。科大依山傍海,拥有绝美海景和全香港最美的海景图书馆。在学习环境方面,一直是非常好的。每次到学校的图书馆学习,找一个靠海的位置,有时候累了,抬头看看窗外的景色,可以说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图书馆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几乎每一个学习桌都有电插口,只要带上充电器和转换头就不需要担心设备没电的问题。同时,科大还拥有海景操场和码头,对于喜欢去海滨的人而言,港科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此外,科大也拥有诸多美食,无论你喜欢西餐、茶餐厅还是中餐,港科大总有一个食堂能够满足你。学校校内有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和众多数量的餐厅,其中星巴克还可以凭借学生卡享受七折优惠,学校还有专门的南北小厨中餐馆。对于吃货而言,港科大的诸多食堂,一定有一个能够满足你。

  除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在香港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事实上,学生身份在香港是非常宝贵的,可以享受到诸多的学生福利。除了日常需要的学生八达通外,香港的在校学生还可以享受电影票、音乐会门票、迪士尼、演唱会门票等一系列福利。香港会有乐团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包括举世著名的香港管弦乐团和香港中乐团,学生购买门票可以享受半价优惠,这可以说是音乐爱好者的福音了。因为我本人热爱古典音乐,开学以来,我已经接连欣赏了香港管弦乐团的几次演出,学生优惠后的门票价格平均只有100-200港币,是内地音乐会门票平均价格的1/4。

  除文化活动外,香港还有很多专门针对学生的其他优惠。例如,在校学生可以申请领取学生八达通,凭学生八达通乘坐港铁可享受半价优惠;可以申请领取八校图书馆卡,凭此卡可以随便出入香港八所大学的任意一个图书馆,等等。同时,迪士尼每年在开学季也会有很多针对学生的优惠,以今年为例,迪士尼推出了一个“三人行”活动,即三名大学生组团办年卡,每人只需要花不到800港币就可以全年无限次进出香港迪士尼,这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优惠力度了。所以说,在香港拥有学生身份,可以享受很多的便利和优惠,甚至很多的优惠力度是要高于内地的。

  当然啦,除了去游乐园和参与文化艺术活动,香港还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景色,包括维港、太平山、尖沙咀、利东街(喜帖街),等等。喜欢港乐的朋友可能会知道,香港很多歌曲的名字都起源于地名,例如洪卓立的《弥敦道》、谢安琪的《喜帖街》、Twins的《下一站天后》。而我本人作为粤语歌迷,也喜欢到一些香港知名的景点去打卡,感受一下香港的大街小巷。每到周末,经历了一周的学业压力后,到香港的大街小巷走走,到维港的海边吹吹风,感受一下香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绝美景色,了解东方之珠的迷人之处,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极致的享受了。

  事实上,对生活在香港的居民而言,虽然香港存在空间小、人口密度大、生活节奏快、房价高等问题,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体验生活,感受和内地不一样的文化生活气息,体会金融中心的繁华,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来港将近两个月了,虽然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到香港,但是论在这里长期居住生活,对我而言还是第一次。香港这座城市近年来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尤其是经历了2019年的暴乱和2020年几波的新冠疫情爆发,发展到现在,可以说也是来之不易。

  最近有很多内地朋友都会咨询我香港的情况,大家最关心的主要在两点:香港现在是否安全、疫情防控是否到位。而根据我在香港两个月的生活体验来看,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香港现在疫情防控很到位,同时有了《国安法》和《选举法》两大定海神针,香港社会现在也非常安全,政治生态呈现出空前良好的环境。

  首先是防疫方面,香港目前在防疫方面,严格程度很高,许多防疫措施甚至比内地要更加严格,例如,香港所有市民在室外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吃饭不得超过四人一枱,等等。而对于香港政府而言,现在和内地通关是首要目标,所以香港在防疫方面会尽可能和内地保持一致,事实上这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自八月中旬至今,香港已连续将近50天无本土新增病例,在外防输入方面,香港虽然没有内地闭环管理方面这么严格,但是对于国外入境香港的人,也要求强制检疫21天。可以说,香港目前在防疫措施方面,仅次于内地和澳门。相信不久后,香港也会有机会和内地通关。因此,对于疫情防控方面,大家可以非常放心。

  此外,香港经历了2019年的暴乱后,许多人曾一度对香港丧失信心。而自去年《国安法》颁布后,一大批不法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制裁,美国干预香港内政的黑手也逐步被斩断。香港政府在国家安全和爱国主义宣传方面也越来越重视,香港人民的爱国情怀也与日俱增,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一些爱国标语。

  前不久,国庆日当天,我曾到尖沙咀遛弯,看到了有爱国团体于国庆当天集会,讲述国歌来源,高唱《歌唱祖国》。国庆节前后,香港的大街小巷都挂满了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街头有关“爱国者治港”的标语也越来越多。可以说,香港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动乱后,宛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国家的支持下,在“十四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环境下,香港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所以,无论是社会治安、政治安全、还是防疫方面,香港经历了前两年的波折,目前都已经走上正意昂2平台轨,社会整体也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啦。无论是港科大的学校环境、学习氛围、专业氛围,还是香港这座城市,都是十分值得探索的。在国家的支持下,香港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也欢迎大家来到香港,来到香港科技大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费留学规划
快捷咨询
资深顾问一对一为您解答留学问题
电话
咨询服务电话
400-888-8888
微信
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留学信息
QQ
推荐院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