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许多非法中介机构为吸引“生源”,动不动就表示自己和国外高校或有关部门“沾亲带故”。从目前的情况看,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强调自己有雄厚的政府背景,其实还不是一样要靠市场吃饭?2、夸大自己与使馆的关系,更有甚者许诺100%的签证率,好像外国使馆是他家后院一样。其实与使馆关系再好,签证官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单全收”。3、吹嘘自己和国外某些大学是“关系户”,能为申请人出国留学打通各路“关节”。在他们看来,既然申请人来找他们,就一定有难处,此时亮亮“大旗”,“鱼儿”自然会上钩。
提醒:在办理留学过程中,不要指望会遇到“高人”,因为再神通广大的人也不可能“通吃全球”。
按理说,留学中介机构在提供入学和签证申请服务时收费,而所谓的信息、咨询服务应该是“无偿”的,但由于我国对此尚未有具体的规定,一些中介机构趁机巧立名目乱收费。从目前的情况看,“出境率”最高的有以下一些费用:手续费、中介费、材料翻译费、学校申请费、邮寄费等,有些中介机构还会索要一笔登记费或定金之类的费用。这些费用看上去“名正言顺”,而且数目也不大,但聚少成多,申请人不经意间就会损失大笔钱财,而中介机构却可狠狠地捞上一把,在维持办公费用的同时继续钓“大鱼”。这种情况在一些冷门留学项目上特别突出,像挪威、瑞典、丹麦、爱尔兰等国家开放教育市场较晚,人们对其情况不甚了解,非法中介机构更是趁机混水摸鱼。
提醒:支付费用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对含糊不清的收费项目要了解清楚,不可因为数目小而“一叶障目”,最后成了“冤大头”。
据统计,目前的留学纠纷中60%是因为合同引起的。由于我国尚未有统一、规范的留学中介服务合同文本,中介机构利用客户对申请过程不熟悉的弱点,在合同中写入一些模棱两可,看似公正,实则有损客户利益的条款,社会舆论管这种合同叫作“霸王合同”。如今最常见的“霸王合同”有以下几种:一些中介机构只负责申请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如未获签证,则概不退款;一些中介机构把申请人介绍到国外的“野鸡大学”读书,事后也不退款;还有些中介机构一方面叫申请人按其要求提供假材料,另一方面又将“材料如不属实,后果自负”的条款写进协议。这些“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了客户权益,而中介机构却可高枕无忧地大赚特赚。
提醒:办理手续时务必与中介机构签订中介服务协议书,详细约定中介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不能为出国而委曲求全。
如今的中介机构都很会打“心理战”,利用申请人出国心切的特点夸大宣传。例如,有的中介机构在广告中宣称:“无论你的条件优劣,学历高低,都能让你轻松实现留学梦,签证率在95%以上。”而实际上,申请留学周期很长,签证成功与否又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这段时间里会发生很多变化,等你发现中介机构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时,可能已是“生米经煮成熟饭”了,钱也交了,时间也折腾光了。还有些中介机构会“热心”地帮忙联系住房和打工事宜,让申请人为其周到的服务而感动。其实,对此不必太过相信,因为这一切都是出国后才能兑现,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申请人在国外遇到此类问题,国内的中介机构自然是鞭长莫及。
提醒:选择中介一定要慎重,对那些不论客户条件优劣,一概大包大揽、拍胸脯、高承诺的中介机构,一定要多加小心,谨防掉入“广告陷阱”之中。
“稻草变金条”也是一些留学中介机构惯用的把戏。在中介机构的精心策划下,国外的二三流学校被“加官晋爵”,成为一流学校;语言学校或技术培训机构,则被“包装”成提供预科课程的大学“关系户”;而一些“野鸡学校”在一番浓妆艳抹之下,变成了“国际性大学”。中介机构在国外留学环境的宣传上更是离谱:位置偏远、人口稀少的小镇竟然能提供“丰富”的打工机会;几间小教室却能够上“教学设施一流”的标准;一个有30名中国学生、2名泰国学生的班级也可称为“国际化学习氛围”。正是在中介机构这种偷梁换柱的误导下,有相当一部分对国外情况不了解的中国学生盲目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最后由于“货不对版”而处于处境不佳又不甘心回国的两难境地。
提醒:不能听信中介机构“花好桃好”的介绍,更不能因此而盲目出国。留学是件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精力的大事,应该慎之又慎,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大好前程寄托在中介机构的“一面之词”上面。
“办成了再收费,办不成不收费”的做法,曾一度为中介机构赢得了人气,而如今却成为非法中介“先礼后兵”的伎俩。从表面上看,这种承诺很可靠,但其中却大有文章,一些非法中介机构就是利用“后收费”来吸引咨询者上钩,骗取信任后,他们不愁收不到钱。他们一般先是报喜,表示使馆的预约已经搞定,需要提供护照办理签证,等拿到申请人的护照后再报忧,说需要点钱来“打点”,如果不给,护照就压在那儿,而此时咨询者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中介机构后收费,看上去很是“吃亏”,可一旦他们有了控制权的时候,就该轮到他们“坐庄”了。
提醒:千万要记住,任何关键的证件原件都要留在自己手中,否则将受制与人,成为中介机构手中的“棋子”。
如今在留学中介市场上,“皮包公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租间办公室,聘几名“资深顾问”,复印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外文资料,就能开张拉生意了。虽然顶着“咨询公司”的帽子,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只要自称国外有“强大后盾”,或是标榜和签证官有“特殊关系”,自然会有人上门。等“鱼儿”上钩了,就开始以支付押金、提前交学费、预付生活费等种种借口收钱,等客户掏完口袋后却搬出“拒签”的挡箭牌。你要求退费吧,他就来“缓兵之计”,给你拖着;而如果给逼得急了,他就来个金蝉脱壳,一走了之。这同时也是这些非法中介机构对付工商等部门检查的常用方法。
提醒:选择留学中介机构,一定要仔细核对其经营许可证、留学中介资质、经营范围等。不要怕耽搁时间,也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念头,否则将“赔了夫人又折兵”。
据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国家的统计数据,在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材料中,假材料比例达到15%-20%。中国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导致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不法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为了赚取高额中介费,不惜弄虚作假把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出国。在这些中介机构的宣传中,外国人都很“笨”,非常好骗,申请人一旦动心,问题就来了。中介机构帮你编造假材料,提供假证明,甚至花钱雇人,但会在合同里写上“如情况不属实,后果自负”的条款。一旦假材料露馅,中介机构便把责任一推了之,费用却照收不误,而申请人却要背黑锅,并有可能因此留下“不良记录”,再也甭想出国留学。即使侥幸通过签证关,留学生在国外仍将面对资金不足、学习能力低、被揭发等诸多问题,从而令自己的留学之路“险象环生”。
提醒:外国人一点也不笨,而且在造假风愈刮愈烈的情况下,人家早就有了前车之鉴,纷纷扎紧“篱笆”。因此,假的永远真不了,如果凭着小聪明想瞒天过海,最终将得不偿失。
欧美国家虽然教育历史悠久、市场成熟,但在教育制度上却也并非周密得滴水不漏。例如,在语言签证转换留学签证、在读生换专业、两年制大专的入学资格等问题上也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对此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的大学都有不同的规定。而欧美国家在私立学校的管理上也较为宽松。一些非法中介机构借机大做文章,把一些原本条件不合格的申请人哄得“心花怒放”。其实,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如果打擦边球成功,他们就收钱;办不成,倒霉的自然是申请人。
提醒:即便国外的教育制度存在“漏洞”,也不要动“钻空子”、“打擦边球”的想法。因为出国留学需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基础,如果蒙混过关,或是勉强成行,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一般来说,找留学中介帮忙的申请人大多不了解国外的学校情况和申请程序,这就让一些不法中介机构有机可趁。他们一般会通过一些专业问题来摸清来者的“底细”,如“你愿意到FH念书吗”、“你到德国是读双语的master,还是等学时够了再念diplom”、“你看是法国的大学适合你,还是大学校更好些”等。如果申请人是一问三不知,那中介机构就有戏可唱。还有些中介机构在网络留学论坛上开设“专家热线”,假借网上答疑名义获得咨询者的个人资料,并要求与其联系。这时就要小心了,千万不要把这么重要的事委托给一个网上的“陌生人”。这类人有时连个“皮包公司”都没有,对他们来说,能骗多少就多少。
提醒:世界那么大,哪能对哪里都了如指掌。因此,对国外的情况不熟悉,这很正常,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找真正的专家来指点迷津,而非那些意在谋财的“浆糊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