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雅典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56岁的Ella Wang(以下简称Ella)想起了18岁的自己。
那个夏天,她从地处西北的新疆兵团出发,搭汽车加上4天3夜的火车,用去足足一星期终于抵达上海,前往华师大报到。一路上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越来越兴奋,因为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在往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走。
38年后,她体会到了和当初一样的感觉:虽然前路充满未知,但是心中没有恐惧,因为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
开学典礼上,她看到一个年纪偏大的“同学”,一打听,发现是自己同班同学的家长,83年生人。她想起自己从前在市三女中做语文老师的时候,教的最后一届学生就是83、84那一批。“现在我和那批学生的同龄人所生的孩子在一起上课,那孩子今年18岁。”
近年来,越来越多50+的阿姨爷叔们受到学习热情的召唤重回课堂。他们大批涌入老年大学,一些热门课程常常一座难求。但对于其中一些人而言,老年大学已无法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于是他们选择走出国门。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学一门新的语言,顺便游山玩水,不求学位证书,即所谓的游学。
还有人更拼,跋山涉水淌过陌生语言的重重障碍,考出比年轻人更高的雅思分数,申请到一张正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年轻人留学,泰半为了寻求日后职业道路上更好的发展;而爷叔阿姨们留学,则少了一些目的性和功利性。他们或纯粹为了满足自己在某一领域的好奇心,或被更高的人生境界所驱使,为了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几年前,Ella的儿子在高中国际部读书,打算去国外上大学。在陪读的过程中,为了激励儿子,他们一起在“多邻国”(注:一款语言学习软件)上打卡学英语。“我跟他说,也许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妈妈也去国外读书,说不定我们还能同时拿到学位。”
Ella本身拥有华师大的硕士学位,离开教师岗位后又进入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工作多年,为了陪读提前离职了。
“一开始说重回校园只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相信自己天天坚持打卡学习英语的劲头会感染到他,但渐渐真的萌生了去国外读书的念头。”
儿子如愿进入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游戏设计专业后,她在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时认真考虑了继续读书的可能性。
在筛选了很多地方后,Ella决定去希腊享受退休后的人生。作为曾经的中文系学生,她原本就熟悉西方文史哲,对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尤感亲切。她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从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刻着的铭言“认识你自己”引出的,叫《神、人及其命运》。
Ella至今记得,当时自己的论文导师非常欣赏这篇论文,认为可以给优,但中文系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却给了良+。“他说这个题目太大了,没有30年的人生经历写不了。”
去年来到雅典,生活安顿下后,她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当地的大学,并了解到雅典大学有一门考古、历史和古典文学的跨学科专业,面向非欧盟生,也是一个用英语教学的本科专业。
“看到这个专业的时候,我感觉一阵莫名的兴奋,就好像冥冥中注定的一样。 我又想起30多年前那篇论文,我对自己说,也许4年以后我可以用英语甚至是希腊语重写一篇《神、人及其命运》。有了几十年的人生积累,肯定可以写得比那时候更好。”
雅典大学和欧洲大多数大学一样,虽不设置学生的年龄限制,但也有一定门槛。需要提供包括高中成绩(有些允许大龄学生提供大学成绩)在内的各种履历表,雅思成绩以及陈述动机的文章。
Ella在文章里讲述了自己大学毕业论文的故事,“不要急着给自己下结论,”她最后写道,“因为你都不知道下一个目标会在哪里等着你,或者就变成现实了。”
招生办公室很快就给了面试通知,然后就有3位教授进行网上视频面试,面试的时候全英文交流。
7月底,就拿到了有条件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她还有一个条件没满足,就是在今年完成雅思考试。
新学年,系里从剑桥大学新聘了一名系主任,课程的安排更有规划了,但难度也提升了,新课表里又加入了拉丁语、古希腊语等课程。
Ella是班上年纪最大的一个,可能也是最有好奇心的一个意昂3招商,这是重回校园之人的常态。她占据了教室的第一排,从座位就“暴露”了学霸本色。
而多年的教师经历,也让她情不自禁承担了维护课堂秩序的角色。遇到上课有说话的,她不声不响扔过去一个眼色让他们自行体会,下课后又专门走到同学面前循循善诱解释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秩序。
学业从开始时的举步维艰,逐渐取得了进步。第一周,她几乎完全听不懂老师的口音,到现在已经渐渐适应了。
不仅要恶补英语,还要学习完全陌生的语言:希腊语、拉丁语甚至古希腊语。对于一个已经56岁的人来说,记忆力衰退带来的影响是无可回避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以勤补拙。把老师课堂所讲事无巨细录下来,回家一遍遍听、背和默写。
“世界上有三门‘死去的语言’,分别是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希伯来语,但它们仍旧存在在古代的经典文献中,因此尤其被考古学所需要。它们都刻在数千年前留下的残垣断壁上,或者地下的墓穴中。学会这些死去的语言,就能读懂当年记载的内容。”
这学期的文学上课教的是《荷马史诗》,这本巨著当年就是用古希腊语写就的。教授用英语讲解,但参考书上印的是古希腊语和英语对照的版本。Ella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在一学期里把这部史诗用古希腊语读下来。
大学的英语university是从拉丁语universum演变而来,有“全世界、全人类”的意思。欧美很多大学不设年龄限制,可谓真正传承了大学为“全世界和全人类而设”的精神。
当90后的女儿小雨把母亲56岁读大学的事情发表在网上后,有同在雅典的网友回忆起曾经在雅典大学旁的公交车站上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显然是刚刚参加完毕业典礼,手里拿着毕业证和一捧鲜花,堪称“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小雨开玩笑,自己现在是90后给60后陪读。
Ella介绍,自己本科课程的学费一年为6000欧,学杂费另付。此外因为房子是自己买的,省下了租房费用。她现在和女儿还有一只猫共住,每个月所有花销相加不超过500欧元。
“每星期这里都有农夫集市,我会去集市上去买菜。蔬菜都是当天的,既新鲜又便宜。买足一星期两个人吃的蔬菜瓜果,只需10欧。一周荤菜则大约需花费30欧,也是价廉物美。”
“我很享受现在的人生,对未来没有太长久的规划。”Ella告诉我们,“我当下首要的考虑就是大学这4年,但至于4年以后毕业了要做些什么?我还没有想过。也许到时候我女儿结婚生子了,那么我可能会帮她带一段时间孩子;也许我会想再找份工作,那我就继续工作。”
人们选择在50+留学,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而这份兴趣多半是年轻时候未能得偿所愿的,等人到中年有钱有闲了再来弥补。
网友“圆蛋春卷”和丈夫去年同时申请到了荷兰莱顿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如今已升入大二。她回忆今年9月初在过机场边检时,工作人员在查阅护照过程中询问“去荷兰做什么?”她回答“读书。”对方又问“读博?”“不,本科。”她继而解释,“学考古,今年大二了。”考古学和她从事的工作无关,主要是想实现幼时的兴趣。
当她笑着和工作人员道别时,“仿佛看到一颗未来继续追求梦想的种子在这个边检小妹妹心中悄悄埋下。”
进入一年级的课堂后,让她感到吃惊的是自己和先生竟然不是班级里年纪最大的,他们的同学中还有一个75岁的老先生。据她了解,老先生年轻时本科学的是农业,在非洲工作3年后回到荷兰,改行成为中学老师。15年后又重读本科,这回学的是IT专业,毕业后去了当时国内最大的IT公司,后来又跳槽到了一家欧洲著名的制药公司,直到去年退休。
因此,现在他正处于人生中的第3个本科阶段。老先生虽然已经75岁,但学习能力依然超群,上学期期末考试,他有一门课几乎得了满分。
“50岁的年龄来留学,不图名利、钱途和就业,只为追求自己的兴趣。不要给自己任何束缚,sky is the limit(天空才是极限)!”
相比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留学前更应做足各方面的准备。曾经在泰国留学6年,先后在两所学校获得了一个双学士学位和一个硕士学位的网友“落花煮雨”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说,作出留学的决定前应该列出一些需要考量的问题。
她认为首当其冲是经济问题。留学泰国6年,她花费了60万人民币。在她看来,如果没有足够的积蓄而需要贷款,或动用将来的养老钱是不值得的。这是和年轻人留学最大的不同,因为年轻人永远可以搏一把未来。
其次涉及到学习能力,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是难免的,而正经的学历文凭从来不是可以轻松获得的,这点必须作足思想准备。“无论是读学士、或者硕博,都要经历各种考试、测验、团队合作、论文及答辩,一个都不能省,得有一段辛路历程要走。”
学习中切忌自卑感太强。“因为你的同学甚至讲师,可能都比你年轻。”她以自身经历为例,“我的同学中最小的16岁,其他大多在20岁左右,有一小部分在30岁到40岁左右,50岁到70岁都是班上的宝。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要为此有自卑感。”
“我刚去时还是有些介意的,记得班上有一个中国同学在知道我年纪后,直接在微信群里喊我阿姨,当时真的有点尴尬。”
“必需擅长享受孤独,因为没有朋友也可能很少见到家人,可能语言不通而四处碰壁。”
如果确信这些对自己而言都不是问题,“落花煮雨”说,那么“心动不如行动,与其退休在家自怨自艾,不如出去冒险。”